南京混凝土现浇隔层搭建施工注意事项
一、材料与规范要求
1. 混凝土材料
强度等级:现浇隔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30,符合南京地方规范及国家《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》(GB50010-2010)要求。
配合比:需严格控制水灰比,确保混凝土密实性,避免裂缝产生。
2. 钢筋配置
钢筋规格:下层筋为通长钢筋,上层筋伸入板跨内约四分之一,采用绑扎法施工。
主筋直径通常为12-14mm,间距根据楼板厚度控制(如小于20cm或25cm)。
植筋技术:植筋深度需达15cm,孔径16mm,使用高粘结强度植筋胶(如环氧树脂类)。
抗拔试验需确保钢筋断裂而非脱粘,保证结构整体性。
3. 模板工程
模板要求:表面平整、支撑稳固,采用三角形支撑体系防止变形。
跨度8米以上混凝土强度需达100%方可拆模,8米及以下达75%即可。
特殊构造:
现浇层中心点需高于四周1.5-2cm,抵消自重沉降影响。
二、施工流程与质量控制
1. 施工步骤
测量放线:精准定位隔层高度及平面位置,确保与原结构对齐。
钻孔植筋:钻孔后彻底清孔,注入植筋胶,插入钢筋并固化。
抗拔试验验证植筋质量,确保承载力达标。
钢筋绑扎:下层筋通长布置,上层筋按设计要求伸入板跨,采用双层双向配筋。
楼梯等弧形结构需加强力点与拉力控制,防止拆模后晃动。
混凝土浇筑:分层振捣密实,避免蜂窝、麻面。
夏季高温时采取覆盖麻袋保湿,冬季低温需延长养护周期。
2. 养护要求
保湿养护:浇筑后至少7天,每天浇水2次,保持楼面湿润。
冬期施工:养护时间延长至10-15天,确保强度达标。
拆模控制:混凝土强度达设计值75%以上方可拆模,避免早期荷载导致开裂。
三、抗震与安全措施
1. 南京抗震规范
既有建筑加固:按《南京市既有建筑加固改造结构设计导则》执行,重点设防类建筑需提高一度验算。
附加框架与原结构连接需采用后锚固抗剪键或贯穿螺栓,确保抗震性能。
新结构要求:
现浇框架需满足相同抗震等级的新建混凝土框架构造要求,箍筋全跨加密。
2. 安全控制
施工安全:模板支撑系统需经计算验算,防止坍塌。
高空作业需佩戴安全带,设置防护网。
环保要求:控制噪音、扬尘,符合南京市环保标准。
施工废水需沉淀处理,避免污染。
四、环境适应性
1. 气候影响
夏季施工:加强保湿养护,避免混凝土快速失水开裂。
冬季施工:混凝土中添加早强剂,浇筑后覆盖保温材料。
养护温度不低于5℃,防止冻害。
雨季施工:做好排水措施,避免积水浸泡未硬化混凝土。
雨后需清除模板积水,重新振捣。
2. 地质条件
地基处理:若原结构地基承载力不足,需进行地基加固(如注浆、换填)。
差异沉降:通过设置沉降缝或加强基础整体性,控制不均匀沉降。
五、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
1. 裂缝控制
原因:养护不足、钢筋间距过大、混凝土收缩。
措施:加强早期保湿养护,覆盖湿麻袋或塑料薄膜。
优化配筋,增加抗裂钢筋网。
2. 植筋脱落
原因:孔洞清灰不彻底、胶体质量差。
措施:使用高压气泵清孔,确保无尘。
选用认证植筋胶,按说明书固化。
3. 楼梯晃动
原因:力点设计不合理、拉力不足。
措施:增加横梁或联系筋,强化结构整体性。
弧形楼梯采用现浇工艺,避免预制件连接缺陷。
六、验收标准
混凝土强度:28天抗压强度达设计值100%。
平整度:楼面高差不超过±2mm。
裂缝宽度:表面裂缝宽度≤0.2mm,且无贯穿裂缝。
植筋拉拔:抗拔试验钢筋断裂,而非脱粘。
通过严格遵循上述规范及施工细节,可确保南京地区混凝土现浇隔层结构安全、耐久,并符合抗震及环保要求。